陳維亮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大力倡揚喪葬祭祀文明新風的建議》(第B13050011號建議)收悉。經與省精神文明辦會商,現答復如下:
我省高度重視殯葬領域移風易俗,近年來,在加強綠色殯葬宣傳、文明祭祀服務保障、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聯合執法督促檢查等方面持續用力,積極引導群眾樹立綠色、文明、簡約、生態的殯葬理念。
一、加強綠色殯葬宣傳倡導。除常態化開展殯葬政策法規宣傳之外,每年春節、清明節、中元節等傳統節日期間,均會同省精神文明辦等相關單位聯合發出倡議,通過川觀新聞、封面新聞、四川觀察、四川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開展綠色文明祭祀宣傳。民政廳分管領導連續3年做客省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積極倡導綠色文明祭祀風尚。各市(州)民政部門、殯葬服務機構、鄉鎮、社區(村)普遍通過公告、廣播、短信、講座、社區活動等多種方式強化宣傳效果,培樹綠色文明祭祀新風。部分地區將文明祭祀宣傳編排成快板、順口溜、情景劇等,通過抖音、快手、本地知名網絡平臺廣泛宣傳,調動小區物業、網格員、志愿者的積極性,深入社區、村莊發放倡議書,勸導居民自覺摒棄祭祀陋習,文明祭祀風尚受到廣大群眾認可。
二、加強文明祭祀服務保障。各公墓、殯儀館準備充足的鮮花、黃絲帶、寄語卡片等文明祭祀用品,低償或無償為祭祀群眾提供,潛移默化引導群眾自覺摒棄祭祀陋習,樹立文明生態祭祀理念,努力創建“無煙陵園”。各地大力提倡不跨省域、不跨地區祭掃,倡導網絡祭祀、居家追思、代為祭掃,引導群眾減少實地祭掃活動。優化“仁孝四川綠色祭奠”網上祭祀平臺功能,免費提供預約祭祀、建立紀念館、網上拜祭等網絡祭祀服務。各市(州)民政部門指導各公墓積極拓展網絡祭祀、代為祭掃、視頻祭掃等非實地祭掃服務,滿足因疫情等原因無法現場祭掃群眾的追思需求。清明節期間,暗訪各地公墓時發現,祭掃群眾普遍通過敬獻鮮花、擺放貢品等方式追思故人,采取綠色文明祭祀方式追思故人蔚然成風。部分區縣對采取樹葬、壁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給予800—3000元的一次性獎補。省精神文明辦指導各地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注重正面宣傳教育和浸潤式引導,積極倡導尊老愛幼、厚養薄葬和節儉、文明、綠色殯葬新風尚。
三、加強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多次會同公安廳、自然資源廳、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通過拆除、深埋、縮小的方式,整治硬化大墓、活人墓2.4萬余座,改善人居環境,樹立文明鄉風。通過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各地建設200余個示范性農村公益性墓地,引導群眾將親屬骨灰集中到農村公益性墓地安葬或采取節地生態的安葬方式。先后印發或會同相關部門印發《四川省民政廳辦公室關于從簡舉辦婚喪活動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治理農村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通知》,積極倡導厚養薄葬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傳統美德。
四、加強聯合執法督促檢查。2018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要求各大中城市的殯儀館、公墓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焚香燒紙。2020年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將“禁止在殯葬服務機構、森林、草原等區域祭祀時燃放煙花爆竹、焚香燒紙”固化為制度性要求。春節、清明節、中元節等傳統節日期間,各級民政、生態環境、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聯合對公墓周邊殯葬用品銷售商戶、個體經營戶攤位開展執法檢查,重點抽查殯葬服務和殯葬用品的收費公示、明碼標價情況,依法查處制造、銷售污染環境及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殯葬用品的違法行為,引導商戶銷售鮮花、絲帶等綠色祭祀用品。通過積極開展殯葬祭祀用品的執法檢查和文明祭掃的宣傳教育,規范殯葬服務市場的經營秩序,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平安、便利、文明、和諧的祭掃環境。民政廳工作組暗訪多個公墓發現,祭掃群眾普遍采取敬獻鮮花、擺放貢品等方式追思故人,綠色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下一步,我廳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強化綠色文明殯葬和節地生態安葬宣傳,引導群眾樹立綠色、文明、簡約、生態的殯葬理念,自覺采取綠色文明祭祀方式追思故人。同時,加快推進城鄉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優化殯葬服務供給,提高殯葬服務質量,切實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質、更加溫情的殯葬服務。省精神文明辦指導各地持續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十大行動,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支持各地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投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和公益廣告,向廣大群眾宣傳文明祭祀、節儉治喪,弘揚文明新風尚。充分發揮文明村鎮的示范引領與輻射帶動作用,將“倡導綠色殯葬、文明安全祭祀”納入創建活動。
最后,衷心感謝您對我省殯葬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
四川省民政廳
2022年6月16日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policy/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