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事關鄉村振興和政風民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殯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殯葬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殯葬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我省殯葬基礎設施建設和殯葬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滿足人民群眾對殯葬服務的新需要,依據民政部《“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甘肅省“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結合全省殯葬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現狀?!笆濉睍r期,全省民政系統和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殯葬服務、管理、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加強政策創制,改善基礎設施,整治突出問題,提升服務質量,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十四五”殯葬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
——殯葬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積極推動殯葬政策制度創制,提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墓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會同相關部門印發殯葬服務價格管理、殯葬服務單位執法檢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新冠肺炎死亡人員遺體處置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出臺《生態安葬服務規范》《殯葬服務單位業務檔案管理要求》2個地方標準,為推進全省殯葬服務管理提供了依據。
——殯葬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全部建立殯葬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政府分管領導為總召集人,明確聯席會議和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統籌協調全省殯葬服務管理工作,推動部門溝通協作,加強政策銜接和工作對接,研究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聯合調研督查和專項整治,為推動全省殯葬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殯葬服務設施逐步改善?!笆濉逼陂g,中央和省級累計投入資金4.25億元,支持各地加快殯葬服務設施建設,資金量比“十二五”增長5.3倍。全省已運行和正在建設的殯儀館由“十二五”末的21個增加到44個、增長110%,火化爐數量由51臺增加到61臺、增長19.6%,殯儀服務中心由25個增加到35個、增長40%,公益性公墓由46個增加到61個,增長33%,殯葬基礎設施建設有了一定的改善。
——惠民殯葬政策較好落實。按照?;?、兜底線、可持續的原則,將城鄉特困人員、生活困難的重點優撫人員作為惠民殯葬的重點對象,省、市、縣三級積極籌措福彩公益金,累計為3200多名困難群眾減免遺體接運、遺體暫存、遺體火化、骨灰存放等基本殯葬服務費用500多萬元。蘭州市、白銀市、臨夏州等部分市(州)還將城鄉低保對象等納入基本殯葬服務減免范圍,有效擴大了惠民殯葬政策的覆蓋面。
——殯葬突出問題有效整治。2018年至2020年,按照民政部等部委的統一安排,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實施方案,召開部署會議,指導各地針對“住宅式”墓地、大型墓豪華墓、公墓審批手續不全、殯葬服務價格不規范等問題先后開展三次專項整治,拉出問題清單,建立整改臺賬,強化整改措施,靠實整改責任,成立聯合工作組進行調研、督促和檢查,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
——殯葬移風易俗積極推進。經省政府批準,全省調整劃定火葬區,覆蓋范圍涉及嘉峪關市和42個縣區、面積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14%)、人口766萬人(占全省人口30%),2020年火化率達到48%,逐步接近同期國家52%的平均水平。充分利用清明節等傳統節日,大力倡導網絡祭掃、鮮花祭掃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推廣現代文明的殯葬禮儀和殯葬用品。積極推行樹葬、花葬、草坪葬、格位存放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人民群眾對節地生態安葬的知曉率不斷提升。
(二)存在不足?!笆濉睍r期,雖然我省殯葬事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推動全省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殯葬設施短板亟需補齊。全省應建未建帶火化設施殯儀館的縣15個,占應建的28%;應建未建殯儀服務中心的縣18個,占應建的56%;應建未建公益性骨灰堂的縣33個,占應建的62%;應建未建公益性公墓63個(包括嘉峪關市、蘭州新區),占應建的72%;在建的22個殯儀館、4個殯儀服務中心、8個公益性骨灰堂的設施完善還存在較大資金缺口。
——殯葬經費投入亟需加大?!笆濉逼陂g,全省殯葬服務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主要依靠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支持、中央和省級福彩公益金資助。市縣主體責任落實不夠好,有的市縣財政預算對殯葬工作沒有投入,有的財政預算雖有投入但明顯比較少,以致全省殯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與更新改造欠賬比較大,短板弱項非常突出。
——殯葬管理水平亟需提高。殯葬法制建設相對滯后,部門協同監管還需進一步加強。殯葬執法力量薄弱,監管措施不夠到位,有的地方殯葬服務價格不夠規范,經營性公墓、歷史形成的墓區存在問題比較多。全省制訂的殯葬省級標準只有2個,在發揮標準化引領方面成效不大。尚未建成全省統一的殯葬信息管理系統,殯葬信息化水平不高。
——殯葬移風易俗亟需加強。全省惠民殯葬政策對象范圍比較窄,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尚未建立。無論是經營性公墓,還是公益性公墓,節地生態安葬率都不高。一些地方喪事活動迷信色彩濃厚,有的地方喪事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給群眾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農村集中安葬區建設推進緩慢,散埋亂葬問題仍然突出。
(三)形勢要求?!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推動殯葬事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做好新時代殯葬工作,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我省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 ??
——群眾多元化需求要求殯葬工作更加重視服務供給。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民群眾對擴大殯葬服務供給、提升殯葬服務質量的需求不斷增長且日益多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殯葬服務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對殯葬服務供給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求殯葬工作更加重視綠色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要求殯葬服務設施節地、生態、環保,要求加快推進殯葬設施設備更新改造,實行節能減排,加強殯儀館大氣污染物排放治理,更好地保護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
——統籌發展和安全要求殯葬工作更加重視規范管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論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重大自然災害,防范化解殯葬領域重大安全風險,對殯葬工作依法治理、綜合治理、規范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新時代精神文明要求殯葬工作更加重視移風易俗。推進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要求破除殯葬領域陳規陋俗,傳承發展優秀殯葬傳統文化,推行厚養薄葬、文明現代、簡約節儉的殯葬禮儀和治喪模式,培育形成新時代殯葬新理念新風尚。
——新科技迅速發展要求殯葬工作更加重視改革創新?;ヂ摼W飛速發展,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相繼推廣應用,要求加快殯葬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不斷創新殯葬管理服務技術發展,切實提升殯葬服務便捷化、智能化水平。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殯葬工作和對甘肅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滿足人民群眾殯葬需求為導向,以深化殯葬改革為動力,以健全基本殯葬服務網絡為主線,建立健全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加快補齊殯葬服務設施短板,加強殯葬法制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殯葬領域綜合治理水平,推進全省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笆奈濉睍r期推進我省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把握以下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政府主導。加強黨對殯葬事業的全面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落實各級政府在政策規劃、設施建設、經費投入、土地供給、基本服務、監管執法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統籌公共資源配置,推進各地協同發展,確保我省殯葬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堅持公益惠民,優化供給。把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群眾殯葬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殯葬事業公益屬性,優化殯葬資源配置,完善殯葬服務網絡,健全基本殯葬服務制度,不斷豐富殯葬服務內容,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殯葬服務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
——堅持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化宣傳教育和政策引導,加大節地生態安葬推行力度,把文明節儉治喪、節地生態安葬、文明低碳祭掃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破除喪葬陋俗,樹立殯葬新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統籌協調,綜合治理。堅持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強化民政部門行業監管責任,完善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殯葬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基層群眾自治、行業協會自律、社會監督方面的作用,創新監管手段和治理方式,實現政府、社會、市場良性互動。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考慮全省殯葬服務實際需求和各方面因素,優先支持殯葬服務設施空白地區補齊短板,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的支持力度,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創新殯葬事業發展方式,優化殯葬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城鄉殯葬改革協調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殯葬服務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縣級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實現全覆蓋,殯葬法制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殯葬領域治理更加有效,行業發展更加規范,現代文明殯葬新風逐漸形成。
甘肅省“十四五”殯葬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 指標名稱 | 2025年 目標值 | 屬性 |
---|---|---|---|
1 | 火葬區遺體火化率(%) | ≥50 | 預期性 |
2 | 遺體火化及遺物祭品焚燒設備大氣污染物排放達標率(%) | 100 | 結束性 |
3 | 火葬區、40萬人口以上土葬改革區殯儀館覆蓋率(%) | 100 | 結束性 |
4 | 40萬人口以下土葬改革區殯儀服務中心覆蓋率(%) | 100 | 結束性 |
5 | 縣級公益性安葬(放)設施覆蓋率(%) | 100 | 結束性 |
三、主要任務
(一)統籌推進火葬土葬改革。
1.調整優化火葬區范圍。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眾、有序推進、逐步覆蓋”的原則,統籌考慮人口規模、耕地情況、交通條件、民族習俗、群眾意愿等多重因素,深入論證、實事求是劃分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各地民政部門適時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將基本殯葬服務設施已經覆蓋的區域,有序調整為火葬區,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2.推進殯葬改革縱深發展。實行火葬的地區,必須把建設火化設施和骨灰安葬設施作為首要條件納入工作規劃,堅持遺體火化與骨灰處理并重,既千方百計鞏固和提升火化率,又大力推進骨灰集中節地生態安葬,堅決防止和糾正違規土葬、骨灰裝棺再葬等問題。在土葬改革區,按照規劃引導群眾實行集中安葬,倡導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持續不斷地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全面排查和專項整治,積極穩妥推進活人墓、豪華墓、家族墓、散埋亂葬等問題整治,遏制增量、減少存量。
3.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要求,強化黨員干部從嚴律己、依法從政意識,強化黨紀法規的剛性約束。督促黨員干部做法規制度的遵守者,去世后依法實行火葬、骨灰集中規范安葬;做文明風尚的引領者,帶頭文明節儉治喪、節地生態安葬、文明低碳祭掃,并加強對其直系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辦理喪葬事宜的教育和約束,以正確導向和行為示范帶動廣大群眾革除喪葬陋俗,弘揚新風正氣。
(二)加快補齊殯葬設施短板。
4.完善火化和殯儀服務設施。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中央福彩公益資金支持,加大省級福彩公益金資助力度,重點支持應建未建殯儀館、殯儀服務中心的縣(市、區)補齊“空白”。壓實各地主體責任,對部分已達危房標準、設施設備陳舊的殯儀館(殯儀服務中心)實施改擴建,對已達到強制報廢年限或不符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遺體火化設備進行更新改造,配置帶有煙氣處理系統的遺物祭品焚燒專用設施。建設殯儀服務中心應預留火化區和骨灰寄存區(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殯儀服務中心除外)。實現火葬區、土葬改革區4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殯儀館全覆蓋,土葬改革區40萬人口以下的縣(市、區)殯儀服務中心全覆蓋,遺體火化及遺物祭品焚燒設備大氣污染物排放全面達標。
專欄1 ?殯儀館建設工程
(50個)
1.火葬區新建7個:皋蘭縣殯儀館,永昌縣殯儀館,武山縣殯儀館,秦安縣殯儀館,臨潭縣殯儀館,碌曲縣殯儀館,武都區殯儀館。
2.40萬人口以上土葬改革區新建8個:永登縣殯儀館,榆中縣殯儀館,寧縣殯儀館,隴西縣殯儀館,臨洮縣殯儀館,岷縣殯儀館,禮縣殯儀館,西和縣殯儀館。
3.40萬人口以下土葬改革區申報新建13個:紅古區殯儀館,景泰縣殯儀館,民樂縣殯儀館,敦煌市殯儀館,金塔縣殯儀館,合水縣殯儀館,華池縣殯儀館,正寧縣殯儀館,徽縣殯儀館,成縣殯儀館,康樂縣殯儀館,和政縣殯儀館,永靖縣殯儀館。
4.完成在建殯儀館22個:麥積區殯儀館,清水縣殯儀館,古浪縣殯儀館,天??h殯儀館,臨澤縣殯儀館,高臺縣殯儀館,肅南縣殯儀館,崇信縣殯儀館,涇川縣殯儀館,靜寧縣殯儀館,華亭市殯儀館,莊浪縣殯儀館,肅州區殯儀館,瓜州縣殯儀館,鎮原縣殯儀館,環縣殯儀館,通渭縣殯儀館,渭源縣殯儀館,夏河縣殯儀館,瑪曲縣殯儀館,迭部縣殯儀館,蘭州新區殯儀館。
專欄2??殯儀服務中心建設工程
(15個)
1.火葬區新建1個:西固區殯儀服務中心。
2.40萬人口以下土葬改革區建設10個:玉門市老市區殯儀服務中心,慶城縣殯儀服務中心,文縣殯儀服務中心,兩當縣殯儀服務中心,宕昌縣殯儀服務中心,東鄉縣殯儀服務中心,積石山縣殯儀服務中心,臨夏市殯儀服務中心,臨夏縣殯儀服務中心,張家川縣殯儀服務中心。
3.完成在建殯儀服務中心4個:麥積區殯儀服務中心,民樂縣生態工業園區殯儀服務中心,阿克塞縣民族殯儀服務中心,阿克塞縣漢族殯儀服務中心。
5.建設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實行火葬的地區,以縣區、鄉鎮為單位,將格位存放、樹葬、深埋不留墳頭等節地生態葬式作為政府保障安葬需求的主要方式,規劃建設公益性骨灰堂和公益性公墓。允許土葬的地區,城市規劃建設公益性公墓,農村采取鄉鎮統建、多村聯建、一村獨建等模式,因地制宜合理選擇荒山瘠地,優先選擇現有集中安葬點,就近就便、統籌建設農村公益性公墓(集中安葬區)。每個縣至少建設1座公益性公墓,火葬區每個縣建1座公益性骨灰堂,實現公益性安葬(放)設施縣級全覆蓋?!笆奈濉逼陂g,城鄉公益性公墓和農村集中安葬區建設項目所需資金,由各地自籌解決,中央和省級福彩公益金不予支持。
專欄3??公益性骨灰堂建設工程
(55個)?
1.申報新建47個:蘭州市4個(紅古區、皋蘭縣、榆中縣、永登縣),金昌市1個(永昌縣),白銀市4個(平川區、景泰縣、靖遠縣、會寧縣),天水市2個(秦安縣、武山縣),張掖市5個(甘州區、民樂縣、臨澤縣、高臺縣、肅南縣),平涼市3個(涇川縣、靈臺縣、崇信縣),酒泉市5個(肅州區、敦煌市、瓜州縣、金塔縣、肅北縣),慶陽市5個(西峰區、合水縣、寧縣、鎮原縣、環縣),定西市5個(通渭縣、隴西縣、渭源縣、岷縣、臨洮縣),隴南市5個(武都區、徽縣、成縣、西和縣、禮縣),臨夏州3個(臨夏市、康樂縣、永靖縣),甘南州4個(臨潭縣、迭部縣、舟曲縣、碌曲縣),蘭州新區1個。
2.完成在建8個:古浪縣,天??h,甘谷縣,華亭市,莊浪縣,靜寧縣,夏河縣,瑪曲縣。??
專欄4??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工程
(65個)
蘭州市8個(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紅古區、榆中縣、永登縣、皋蘭縣),嘉峪關市1個,金昌市2個(金川區、永昌縣),白銀市4個(白銀區、平川區、會寧縣、景泰縣),天水市5個(麥積區、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張家川縣),武威市2個(涼州區、天??h),平涼市7個(崆峒區、靜寧縣、莊浪縣、涇川縣、靈臺縣、崇信縣、華亭市),慶陽市7個(西峰區,慶城縣、寧縣、華池縣、合水縣、正寧縣、鎮原縣),定西市6個(通渭縣、隴西縣、臨洮縣、渭源縣、漳縣、岷縣),隴南市7個(武都區、禮縣、西和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徽縣),臨夏州8個(臨夏市、臨夏縣、和政縣、廣河縣、東鄉縣、康樂縣、積石山縣,永靖縣),甘南州5個(合作市、舟曲縣、卓尼縣、臨潭縣、迭部縣),蘭州新區3個。
專欄5??農村公益性公墓(集中安葬區)建設工程
(1303個)
蘭州市12個(城關區1個,七里河區1個,紅古區4個,皋蘭縣5個,皋蘭縣1個),嘉峪關市1個,金昌市永昌縣2個,天水市16個(麥積區6個,清水縣10個),張掖市17個(山丹縣7個,民樂縣10個),平涼市13個(崆峒區2個,靜寧縣1個,涇川縣6個,靈臺縣2個,華亭市2個),酒泉市30個(肅州區3個,金塔縣9個,玉門市9個,敦煌市9個),慶陽市293個(西峰區76個,環縣33個,華池縣15個,慶城縣34個,合水縣20個,寧縣52個,正寧縣10個,鎮原縣53個),定西市82個(通渭縣6個,隴西縣15個,渭源縣14個,臨洮縣18個,漳縣12個,岷縣17個),隴南市815個(武都區90個,成縣213個,禮縣210個,徽縣101個,西和縣55個,康縣55個,文縣60個,宕昌縣20個,兩當縣11個),臨夏州東鄉縣20個,蘭州新區2個。
6.從嚴審批建設經營性公墓。將經營性公墓審批權限下放至市州民政部門,由市州民政部門將審批結果報省民政廳備案。按照“公益性為主體、營利性為補充、節地生態為導向”的原則,從全省公益性安葬設施服務供給嚴重不足的實際出發,依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墓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甘政辦發〔2017〕191號)關于“除納入規劃、原有墓區趨于飽和等原因外,各地不再新建或擴建經營性公墓”的要求,對于目前還沒有公益性公墓的縣(市、區),不能審批建設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全面建成后,在有效保障公益性基本安葬服務的前提下,穩妥審慎審批建設經營性公墓,形成差序互補格局。
(三)切實提升殯葬服務水平。
7.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切實履行政府對城鄉困難群眾基本殯葬服務兜底保障職責,為戶籍在甘肅省內且死亡后實施火化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困難的重點優撫對象、遺體捐獻者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免費提供遺體接運、遺體暫存、遺體火化、骨灰存放等基本殯葬服務,實行殯儀館“一站式”結算。有條件的地區可增加基本殯葬服務項目、擴大覆蓋人群、提高保障標準,鼓勵優先將生態安葬納入本地基本公共服務范圍,逐步實現基本殯葬服務的普惠性、均等化。
8.創新提升殯葬服務質量。積極打造線上服務,推動殯葬服務機構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服務載體和平臺,推廣網上預約、遠程告別、網絡祭祀等在線服務,實現服務智能化。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特別是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困難問題,保留電話預約、線下服務等傳統模式,合理布局殯葬設施場所功能區域,加強專業服務人員配備,優化流程,簡化手續,推廣“一鍵式”辦理、“一站式”服務,做到服務人性化。進一步完善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一次辦結制,規范服務窗口工作,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樹立殯葬服務良好形象。
9.做好殯葬應急處置工作。按照《甘肅省重大突發事件遇難人員遺體處置工作規程》要求,殯葬服務機構購置配備可移動冰柜、冰棺和應急火化設備,保障突發事件遺體處置的需要。加強殯葬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細化完善重大突發事件遺體應急處置方案,明確指揮體系、應急響應、應急準備、組織實施、保障措施等重點內容。加強重大突發事件遺體應急處置演練,不斷提升應急處置實戰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突發事件亡故人員遺體處置應急管理和服務保障機制,滿足保障應急處突工作的需要。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學規范處置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的遺體,落實衛生防疫和干部職工健康保護措施。
(四)全面加強殯葬規范管理。
10.推進殯葬服務收費規范管理。修訂殯葬服務價格管理政策,合理確定基本殯葬服務定價范圍,規范收費行為。殯葬用品實行市場調節價,殯儀館應放開市場競爭,允許逝者家屬自帶殯葬用品,對花圈、盆花等可重復利用的物品,推廣以租代售模式,減輕群眾負擔。對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管理的公墓,社會反應價格偏高的,由價格主管部門開展成本調查,采取措施、降低價格。對經營性公墓價格,價格主管部門配合民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指導規范。
11.加強殯葬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加強殯葬用品市場、社會殯儀服務機構、殯葬服務中介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管理,查處虛假宣傳、以次充好、強制消費、價格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加強對遺體處置和相關證件出具審核的監管,避免接收來源不明遺體、輕率或錯誤火化遺體,嚴厲查處虛開、倒賣火化證明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醫院太平間管理,嚴禁在太平間開展營利性殯儀服務。查處借宗教名義,違規建設經營安葬安放設施等行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公墓管理,對未經批準建設的公墓依法予以取締,對違規改擴建等行為予以糾正,禁止建造超規定面積墓穴、墓位,禁止非法出售(租)、轉讓(租)墓葬用地或骨灰存放格位,禁止農村公益性墓地違規對外銷售。
12.落實殯葬服務機構管辦分離。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進殯葬行政管理職能與生產經營分開、監管執法與經營舉辦分離。各級民政部門要強化殯葬法規政策、行業規劃、標準規范的制定和監督指導職責,從對殯葬服務單位的直接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強化殯葬服務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進一步落實法人自主權,規范內部管理,激發發展活力。對殯葬管理事業單位與殯儀館、公墓等經營實體合一或舉辦經營實體的,切實摸清底數,制定脫鉤方案,提出加強殯葬管理力量的有效措施,提請當地黨委和政府研究解決。
(五)深入推進殯葬移風易俗。
13.積極推進節地生態安葬。大力推行樹葬、花葬、盆景葬、草坪葬、骨灰存放、壁葬、塔葬、深埋不留墳頭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加快建立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節地生態型公益性公墓示范項目。依托現有設施或適當場所,為不保留骨灰者和遺體器官捐獻者建設紀念載體。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少數民族群眾選擇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新建公益性公墓和現有公益性公墓新建墓位(穴)全面推廣使用臥碑。對超標準建墓立碑的,依法通過拆除、綠化等方式進行整治改造。
專欄6??節地生態安葬建設工程
1、新建公益性公墓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100%,綠化面積達到可綠化面積的50%以上。
2、新建經營性公墓節地生態安葬率不得少于安葬規劃面積的50%,綠化面積達到可綠化面積的80%以上。
14.積極推進文明低碳祭掃。大力倡導網絡祭掃、鮮花祭掃、植樹緬懷、踏青遙祭等文明低碳祭祀方式,積極組織集體共祭、社區公祭、家庭追思等現代追思活動,弘揚慎終追遠、厚養薄葬、孝老愛親等優秀傳統殯葬文化,引導群眾逐步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以精神傳承為主上來。實地開展祭掃活動時,合理設置祭掃專門區域、集中焚燒設備,嚴禁在林區、景區、街道等禁火區域焚香燒紙、燃放鞭炮,引導群眾文明祭掃、安全防火。積極組織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時空信箱”等活動,創建網上紀念館,完善逝者生平事跡追述、影像資料上傳、紀念文章發表、在線祭拜留言等祭祀功能,不斷提高網絡祭掃的互動性、人性化和溫情感。
15.積極推進文明節儉治喪。加強宣傳教育,積極引導群眾到殯儀館、殯儀服務中心、集中治喪場所開展治喪活動,防止和糾正在居民區、城區街道、公共場所搭建靈棚、燃放鞭炮、拋灑冥幣、高音哀樂等行為。積極推廣現代文明的殯葬禮儀和殯葬用品,堅決抵制迷信低俗等不良喪葬風氣。充分發揮村(居)民委員會、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將文明節儉治喪規范納入村規民約、村民自治章程,明確辦理天數、服務項目、開支標準、禮金收取范圍及額度等,堅決遏制厚葬薄養、人情攀比、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
(六)大力加強殯葬能力建設。
16.加強殯葬法制化建設。加快殯葬管理政策文件的立廢改工作,按國家殯葬管理法規建設進程,適時啟動《甘肅省殯葬管理辦法》《甘肅省公墓建設管理辦法》修訂工作,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甘肅省惠民殯葬實施辦法》《甘肅省節地生態安葬獎補辦法》以及殯葬服務機構管理、無人認領遺體(骨灰)管理等規范性文件,為從制度上解決殯葬領域突出問題提供法制保障。
17.加強殯葬標準化建設。結合我省殯葬重難點問題和民生需求,從殯葬服務、安葬服務、祭掃服務、傳承服務、殯葬管理等方面制定符合我省發展的殯葬業務和服務專用標準,從殯葬設施、殯葬設備、殯葬用品、人員資質、信息保障、安全應急、衛生防疫、環境保護等方面完善地方性殯葬技術標準。充分調動高校院所、專業機構、社會智庫、社會組織等多種力量,參與殯葬標準化建設。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積極采納群眾合理訴求,增強標準的科學性和適用性,構建完善的殯葬標準制度體系。
18.加強殯葬信息化建設。推動殯葬服務與“互聯網+”整合,探索推廣遠程告別、網絡祭掃、在線選購、網上預約、網上支付、網上辦理等殯葬在線服務。統一開發應用甘肅省殯葬管理服務信息系統,與“甘快辦”和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無縫對接。健全部門協同機制,依托全省政務信息資源交換體系,整合民政、公安、衛生健康等部門死亡人口數據,建立死亡人口信息庫,實現信息共享。
19.加強殯葬專業化建設。采取請進來、走出去、自主培訓、委托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強殯葬專業服務人才培養。開展殯葬從業人員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競賽等活動,不斷提升從業人員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水平。加快推進社會工作服務,培養具有專業資格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喪屬提供悲傷輔導、心理疏導、精神關愛等服務。鼓勵參加專業社會工作者考試,對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證書和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從業人員,按規定落實相關待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殯葬事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與鄉村振興戰略、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的有效銜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完善省、市、縣三級殯葬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調整成員單位并明確職責分工,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殯葬領域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推進制定跨部門、跨領域、管長遠的相關政策措施,組織開展聯合調研、督查、執法,形成殯葬改革工作的合力。
(二)落實要素保障。各地要加大多渠道資金籌措力度,調整資金結構,有效整合資源,加強經費保障,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福彩公益金等財政性資金支持。加強項目資金監管,切實發揮好資金效益。強化殯葬用地保障,主動對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保證按規定預留殯葬建設用地,有效保障殯葬設施建設用地需求。積極探索林地、草地與墓地復合利用,有效解決殯葬項目用地保障難和“鄰避”問題。
(三)注重宣傳示范。充分利用電視、報刊、宣傳資料等傳統渠道和新媒體、新媒介,采用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廣泛深入開展殯葬政策宣傳進家庭、進社區、進機關、進殯儀服務機構等活動,倡導樹立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移風易俗的殯葬新風尚。尊重基層和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及時總結推廣地方好經驗好做法。加大對殯葬行業先進典型的樹立和宣傳,增進全社會對殯葬行業及從業者的理解與尊重,提高殯葬行業榮譽感。
(四)強化監測評估。各地民政部門要參照本規劃,結合實際制定本地殯葬事業發展實施方案,加強對規劃主要指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的分解落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監測,開展中期、終期評估,監測評估中發現進展滯后或實施不了的情況,要及時報告。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policy/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