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儲慧靜 通訊員 高 偉
“辦喪事不僅有人幫忙操持,還能安葬在環境這么好的公墓,作為子女安心了?!鄙綎|省肥城市湖屯鎮張店村一楊姓老人去世,家屬起初對安葬農村公益性公墓持保留意見,甚至對上門做工作的紅白理事會成員冷眼相待。但看到事情辦得既貼心穩妥,又莊重節儉,轉變了態度。老人兒子說:“以前治喪要忙活好幾天,還容易鋪張浪費?,F在有了公益性公墓,各個環節都給安排得好好的,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村紅白理事會!”
近年來,肥城市針對群眾散埋亂葬問題全面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因地制宜探索推行符合節地生態安葬方向、群眾易接受的安葬方式,各方合力保障安葬設施建設落實,群眾認同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聚 力 破解土地資金兩大關鍵難題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農村私建大墳、散埋亂葬行為既不符合新時代綠色文明節儉的殯葬發展理念,又與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背道而馳,還阻礙土地流轉、合作經營,不利于群眾土地增收。高效合理利用土地,建設符合規范、群眾認可的農村公益性公墓,是迫在眉睫的事?!狈食鞘忻裾志珠L楊仁勇表示。
為保障殯葬用地合法合規,規范審批手續,肥城市委副書記、分管民政工作副市長主抓督導,召集國土、林業、規劃等部門召開殯葬聯席會議研究殯葬用地問題,要求鎮(街道)“一把手”高度重視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各村居推薦的選址點位進行實地勘測,鎮國土所、建設規劃站、林果站等全程跟進指導,確保選址符合土地政策、城鄉總體規劃等相關要求,編制《肥城市農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發展規劃》,并納入市國土空間規劃。
為集約用地,堅持節地生態安葬導向,肥城市民政、自然資源和規劃、林業等部門依據《山東省公益性公墓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提出在不改變土地性質、不影響原植樹造林、耕種功能的前提下,進行林地、草地和墓地的復合利用,并依據地貌特點和喪葬習俗,確立深埋還耕、深埋造林、樹葬公益林、壁葬、臥碑、骨灰堂等6種節地生態安葬模式。同時,根據人口數量,按20年使用年限規劃建設,各村居普遍利用傳統集中埋葬點進行改造提升,公墓占地2畝左右。
“目前,深埋還耕模式在各村居廣泛推廣,墓穴深埋0.6米以下,墓區外圍設水泥樁進行標識,地上不影響綠化或種植?!睏钊视卤硎?。
為解決建設公益性公墓資金短缺難題,肥城市通過市級下撥一點、鎮級補貼一點、村集體自籌一點的方式,累計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在建設初期,肥城市對開工建設早、典型示范作用明顯的村居發放獎補資金90萬元,有效調動村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推進過程中,激勵鎮(街道)發揮主體作用,對開工占比高且驗收合格的鎮(街道)發放獎補資金400余萬元。同時,各鎮(街道)根據村居建設情況,為村居發放資金合計2000余萬元。
推 進 尊重群眾意愿 避免強硬手段
“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我們把這條主線貫穿建、管、用全過程?!睏钊视卤硎?。
對公益性公墓選址和6種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各村居通過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會等形式,讓群眾參與討論;公益性公墓由村紅白理事會負責管理,受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將公墓管理章程寫進村規民約,進行價格公示等,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推動殯葬改革落地。
王莊鎮小姜莊村,群眾收入主要靠“兩菜一糧”。在建設村級公益性公墓之前,村民去世后骨灰都安葬在自家耕地內,多年下來墳頭越來越多,土地難以流轉和連片承包經營,給群眾造成了經濟損失,也不利于美麗鄉村建設。2020年,村里召開村“兩委”干部、紅白理事會成員、部分黨員群眾代表會議,討論公墓建設模式和管理辦法。大家一致同意采取深埋不留墳頭方式,建成后由紅白理事會按照公墓管理章程進行管理,負責日常衛生、綠化養護等工作。村“兩委”干部、黨員群眾協助紅白理事會完成白事備案、儀式指導、墓穴啟用、骨灰安葬等,實現一站式服務,形成喪事簡辦、文明治喪的良好風氣。鑒于小姜莊村的成功經驗,王莊鎮積極引導轄區內53個村選擇深埋不留墳頭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
“推進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群眾思想較為頑固,一時難以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做工作時注意循序漸進,不能激化矛盾,要給他們轉變觀念的時間?!睏钊视抡f道。村民馬慶福一開始不認可公益性公墓,但看到建成后的公墓環境優美、管理規范有序,就自覺給家里長輩做工作,將老墳全部遷入公墓;村民于正席在公墓建設之初十分抵觸,認為這是破壞老祖宗的規矩,但在幫鄰居遷墳時看到公墓樣式,慢慢轉變思想,主動要求將自家老墳遷入公墓;退休老干部于修印生前多次叮囑子女帶頭支持移風易俗工作,去世后如愿葬在公益性公墓,給親朋好友做表率。
“我們相信,通過暖心的服務、規范的制度、優美的環境,一定會讓群眾看到移風易俗、安葬公益性公墓的優勢,越來越多的群眾會自覺成為文明殯葬的帶頭人?!睏钊视抡f。今年以來,肥城市村級公益性公墓累計遷入老墳5468處。
落 地 規范專業指導 配套政策保障
肥城市委、市政府將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工作列入2020、2021年度民生實事,出臺《肥城市關于深化移風易俗推動綠色殯葬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成立市委副書記任組長的深化移風易俗推進綠色殯葬建設領導小組,將其納入新農村建設年度考核和生態文明村評比考核內容,納入村居年底績效考核,形成市、鎮、村三級全面推進的工作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605個村居累計建設完成農村公益性公墓577處,在建28處,基本實現村居全覆蓋,節地生態安葬率達98%以上,累計為群眾節約喪葬費用5000余萬元,移風易俗群眾電話抽測滿意率達98%。
如何保障各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落地不走樣?市民政局向每個鎮(街道)選派一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實行包保責任制,哪個村居開工建設,業務指導就跟進到哪里。碰到個別村居沒有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安葬方式,民政聯合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及時糾偏。湖屯鎮北張莊村、桃園鎮營里村原計劃采取臥碑方式建設村級公益性公墓,由于選址土地不屬于建設用地,難以推行臥碑方式。村“兩委”與包村干部一道,向群眾說明理由,引導群眾采取骨灰深埋安葬方式。此外,村紅白理事會發揮自治作用,建章立制,明確統一的墓穴規格、綠化苗木、價格管理等。
為確保公益性公墓的公益屬性,肥城市制定公益性公墓管理使用“四有兩無四統一”舉措,即有專人管理、有公墓管理章程、有費用清單、有服務規范,無違規對外出售、無封建迷信活動,統一墓穴尺寸、統一綠化標準、統一集中焚燒、統一設消防設施。
此外,為落實惠民殯葬政策,肥城市下發《關于推動農村綠色殯葬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村居在公益性公墓管理使用中的主體責任,村紅白理事會主動上門為喪屬提供靈堂布置、聯系政府殯儀車輛免費接運遺體、骨灰盒及喪葬用品代購、儀式指導和公墓安葬等規范化服務,用免費追思白花、黑紗代替披麻戴孝,以鞠躬行禮代替吹拉彈唱,提倡治喪程序文明簡潔、儀式莊重嚴肅。平均一場喪事花費也由2萬元以上降至3000多元。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info/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