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成股份發布公告稱,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相關關聯方牽涉稅務經濟類案件,正在配合調查。這讓曾經的“養牛第一股”福成股份再度引發社會關注。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以養牛起家的福成股份先后跨界到餐飲、殯葬等領域。隨著市場環境等變化,近年福成股份正在轉型,首先被剝離的正是畜牧養殖及屠宰業資產,未來發展方向已被確定為殯葬行業。同時,由于福成集團有意轉讓股權,福成股份也有可能失去“福成”的名字。
“養牛第一股”多方跨界
1987年,43歲的福成股份創始人李福成靠著貸款購買的7頭牛,創辦了三河興隆莊福成養牛場,走上養牛發家路。其間,李福成被原農業部授予“全國養牛狀元”稱號。
2004年7月,由李福成1998年參與組建的河北福成五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成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被稱為“養牛第一股”。2006年,李福成進一步創立福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成集團”),旗下產業涉及農牧、房地產開發、金融商貿等。
上市后,“養牛第一股”在牛肉相關產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剛開始的兩年,福成股份就因市場價格、口蹄疫疫病等因素連續兩年出現凈利下滑。2009年至2010年,福成股份又受國內市場經濟環境、飼料成本升高、燕郊肉類制品分公司發生火災損失上千萬元等因素影響,凈利同比下滑74.92%和786.85%。在火災影響恢復后,伴隨著肉制品、速食品和牛奶等產品帶來的銷量增長,福成股份的凈利潤開始回升,并在2012年突破5000萬元。
利潤回升后,2013年至2014年,福成股份先后完成對福成餐飲、福成食品、寶塔陵園的并購,業務版圖橫跨畜牧、食品加工、餐飲、殯葬等行業。
然而在跨界后,福成股份的餐飲行業業績卻一路下滑。財報顯示,2013年至2018年,福成股份在餐飲行業的營收從5.81億元下滑至2.25億元。經新京報記者統計,截至2019年上半年,福成股份已關停餐飲直營門店共50家。福成股份在2018年年報中提出,餐飲行業同業競爭激烈殘酷,社會民眾消費意愿降低,人工成本采購成本不斷攀高,在該行業的發展戰略將以穩健守成為主。
與餐飲行業不同,殯葬行業不但為福成股份帶來了大額收益,更成為其轉型的方向。2014年,時任福成股份董事長秘書宋寶賢表示,大股東福成集團在上半年考慮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經券商建議后,選擇了在A股市場比較冷門的陵園資產,讓福成股份成為A股唯一擁有殯葬業務的公司。
在2015年年報中,福成股份披露,殯葬行業毛利率較高,貢獻了一半的利潤。2016年至2018年,福成股份殯葬行業的毛利率更是由84.84%升至87.96%。2018年,福成股份實現凈利潤1.6億元,其中寶塔陵園單獨實現凈利潤1.48億元,占比超九成。
福成股份表示,將持續把殯葬服務行業作為主業發展,并努力使福成股份成為殯葬領域的龍頭企業。此時的福成股份,已被稱為“殯葬第一股”。
有機奶造假事件后出售乳牛業務
從“養牛第一股”轉變為“殯葬第一股”的背后,是福成股份養牛相關業務的逐漸消亡。
2014年8月,李福成將福成股份交給兒子李高生接管。同年,福成股份推出有機牛奶等高端產品。2015年8月,新京報記者曝光了福成五豐有機奶生產基地疑似違規使用非有機認證精料及限制使用的化學合成添加劑。后經權威部門調查,福成五豐牧場的相關有機認證于2015年9月2日被撤銷。
當時,一位原福成五豐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注重的原料奶供應業務在有機證書被撤銷后停滯,工廠管理層也相繼離職,向高端產品轉型的策略已失敗?!?/p>
2016年9月,福成股份將燕郊奶牛養殖分公司資產及相關業務以1.60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河北興達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并稱受市場原奶收購價格偏低等影響,奶牛養殖分公司的銷售收入在萎縮,將聚焦更具有優勢的肉牛領域。
肉牛產業連年虧損從上市公司剝離
事實上,在乳牛業務顯現危機之時,福成股份已在肉牛領域加大力度。2015年,福成股份出資約2億元設立福成澳大利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同時完成對澳大利亞Woodlands農場的收購。在2015年財報中,福成股份表示,此次投資可以“擴大公司肉牛來源,提升公司肉牛品質”。
但從業績來看,福成股份在澳大利亞的投資效果并不理想。財報顯示,2016年至2018年,福成澳大利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別虧損206.7萬元、394.47萬元、1305.03萬元。
2016年,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我國牛期末存欄數出現自2011年起首度下滑,而牛肉進口量逐步攀升,2018年,我國牛進口同期增長率已達到49.62%,進口量達到112.54萬噸。
受大環境影響,福成股份從2016年開始多次在財報中提及,飼養戶補欄積極性降至谷底,肉牛本地來源匱乏,外采成本居高不下,自身肉牛養殖環節出現嚴重萎縮跡象,進口牛肉對屠宰產品形成一定沖擊。在2017年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福成股份的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業凈利潤先后虧損1441.12萬元和1063.05萬元。
2018年,農業農村部畜牧業監測預警專家組在解答肉牛行情走勢時指出,國內上半年能繁母牛存欄下降,牛肉供應需求趨緊。同時,預警專家組首席專家王明利表示,年初環保稅的開征增加了規模養殖場(戶)肉牛養殖成本,在環保壓力影響下,各地相繼出現規模養殖場關閉、停養的情況。
在這樣的外部情況下,曾經支撐起福成股份的養牛事業迎來了命運轉折點。2018年,已是72歲高齡的李福成宣布復出,并對外表示,雖然自己不直接參與上市公司的管理,但“上陣父子兵,不將業績搞起來,我愧對‘中國牛王’的稱號”。同年8月,福成股份宣布擬出售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業相關資產及業務。福成股份給出的理由是,受京津冀環保治理升級影響,行業面臨遷出風險,自身在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業的業務連年虧損,其疲弱態勢已影響福成股份業績的進一步提升。
這筆交易達成經歷了一年之久,但最終仍留在了福成集團之內。2019年8月,福成股份就此公告稱,該交易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示期間,控股股東福成集團是唯一一家參與交易且符合條件的受讓方。目前,雙方已簽署《非國有產權交易合同》,福成股份以2.95億元、3.46億元的價格,將福成澳大利亞投資公司的100%股權、三河肉牛養殖分公司和三河肉牛屠宰分公司的權益及債權轉讓給福成集團。
福成股份聲稱,本次資產出售除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正面影響外,也將為福成股份潛在的跨區域并購戰略實施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為結構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
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除自身虧損原因外,養牛行業在資本市場的低關注度,或許也是福成股份放棄肉牛養殖和屠宰加工業的原因之一。而且與肉牛養殖和屠宰相比,“福成股份選擇的殯葬業在國內是暴利行業”。
福成集團或賣出股權
在養牛業務被逐步剝離的同時,福成股份還面臨易主的可能。
2018年7月13日,福成股份公告稱,控股股東福成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擬轉讓所持的福成股份62.33%股份,交易對方為華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完成后,福成股份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而對于此次轉讓的原因,業界尚無定論。
2018年8月1日,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福成股份對出售肉牛資產是否與控制權轉讓有關等問題進行說明。
福成股份回復稱,擬出售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業相關資產和業務系公司自主決定,與本次控制權轉讓事項無關,以上業務將納入股權受讓方盡職調查范圍與評估范圍。收購方正在開展對福成股份的盡職調查,尚處于資料收集、查閱核對、人員訪談階段,未簽署股權轉讓相關協議,也沒有任何的口頭意向性、框架性協議的達成。此外,福成股份董秘辦還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與華僑控股集團不會構成關聯交易?!?/p>
而在2019年9月11日,福成股份在澄清“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相關關聯方牽涉稅務經濟類案件,正在配合調查”時再次表示,福成集團仍為福成股份控股股東,與華僑集團的控制權轉讓事宜尚未有進一步進展。
不過,對于持續一年多未見下文的控制權轉讓,沈萌對新京報記者分析,并不排除是因福成股份可能存在違法行為,致使其轉讓受阻。
來源:?新京報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info/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