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說文解字》看談古代喪葬文化,為何古人如此重視喪葬一事

              透過《說文解字》看談古代喪葬文化,為何古人如此重視喪葬一事

                

                《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字書,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辭書,書中給我們解說了很多漢字形態的的出現與解釋,現在讓我們從《說文解字》這個著作中了解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發展以及演變。

                一,《說文解字》對死敘述

                甲骨文中的“死”字,是由一個在痛哭流淚跪著的人與一具躺著的尸體組成的,顧名思義就是生命結束了,他人對遺體痛哭哀悼,這個也是人們最原始對死亡的描述。然而《說文解字》中也有一段描述死亡的話語,“死,生氣耗盡,表示人的靈魂與軀體相分離。字形采用’歹,人’會義。所以所有的與死相關的字,都采用“死”做邊旁”。就例如我們漢字中的殲滅的殲,病歿的歿,危殆的殆字。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之處就是在于我們每個漢字都會有不同的含義,《說文解字》的出現也就是為證實漢字一字多意的存在,其中貫穿了六書的原則,首次為漢字建立了一個理論的體系,書中按照部首對漢字進行排序編寫,為我們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說文解字》還總結了先秦,兩漢的文學知識與甲骨文,金文,對字體保存了最古老的含義,讓我們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古籍中的含義,書中對字體的解讀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形態與文化習俗,就像是對死亡的描述,讓我們可以看到古代葬禮文化的禮儀與人們對喪葬儀式的一個態度。

              透過《說文解字》看談古代喪葬文化,為何古人如此重視喪葬一事

                

                從《說文解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特點,死字我們也有很多的表達,亡,故,卒,崩,這些都有死的意思,我們從歷史中也可以了解到,一般只有帝王才能用崩這個字,可見原來對于同一個字中還是有等級之分的。

                二,《說文解字》中的喪葬文化

                1,《說文解字》中的傳統祭祀文化

                《說文解字》中主要是對古代社會風俗的記載,其中每個字都包含著一種特殊的含義,也蘊含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傳統,其中開篇的“示”字就顯示了中國古代對祭祀翁華的重視,書中包含示字邊旁的人就有67個字。

                禮字是祭祀文化的初始點,禮字在《大宗伯》中分“吉禮”與“兇禮”,另外在《禮記》中又分別對喪禮,葬禮,祭禮做出了詳細的說明?!凹Y”主要是對天地人的祭祀活動,“兇禮”主要是對天地各國遭遇憂傷的哀悼,具體分為喪禮,荒禮,吊禮等?!墩f文解字》中把“示”字放在第一個說明,其中就充分的詮釋了祭祀文化在古代的重要性。

                在古代其實真正的是分為五禮的,這標準著古代社會生活中的五中大事件的禮儀和制度,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婚嫁之事為嘉禮,合稱五禮。其中五禮中又包含著五念(忠、孝、仁、智、信),這五念直接表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

              透過《說文解字》看談古代喪葬文化,為何古人如此重視喪葬一事

                

                2,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體現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很多傳統的文化都是由古至今不斷流傳下來的,就像我們的文字與禮儀一樣,通過古人的不斷去舊成新,剩下來的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華。像我國的古代的喪葬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喪葬文化表達我國的對亡者的尊敬與禮儀。

                在《說文解字》中,對于我們死亡的描寫是“死,澌也,人所離也。從歺從人。凡死之屬皆從死?!?,死有分離分開的之義,死字反應古代喪葬文化的核心,簡單的一個死字,表達了中國古代人們對于死后歸宿的看法,古人認為人死后就是肉體跟精神的分離,他們認為死去的人是有靈魂的,死去的人們只是脫離的自己的肉體,升到了極樂世界。

                佛教也有說生死輪回,因果報應這一說法,所以這就是人們對喪葬文化如此重視的原因。

                中國傳統葬禮中就包括,送終,報喪,入殮,守鋪,擱棺,吊唁,接三,出殯,落葬,居喪等嚴謹的步驟,這些步驟無一沒有體現,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對傳統宗教禮儀的重視。

                我們認真的看的話,我們可能會發現,《說文解字》中對埋葬的方式也分為很多種,棄尸葬,草葬,土葬,棺葬,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原來在很久之前就有把人削骨剃肉這一酷刑,這個是多么殘忍的一個做法,或者是把尸體裹著席子丟在山里,看來我們平時看電視劇發生的場景也并不全是假的,只是我們還沒看到而已。

                3,古代喪葬文化的影響

              透過《說文解字》看談古代喪葬文化,為何古人如此重視喪葬一事

                

                中國古代的喪葬文化主要是從祭祀中體現出來,我們從電視劇中有時可以發現,當有人去世后,首先他們會給他們買棺木,再去選擇一個風水好的地方,給死者進行風光大葬,有錢的貴族甚至還會拿大量的金銀財寶一起進行陪葬,還會在墓地旁栽種樹木,可見中國古代人們對喪葬禮儀的重視。

                傳統的喪葬儀式對我們的影響非常的大,有些傳統的細節禮儀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實行,這也反映了我們中國古代的“孝”文化 ,是儒家文化思想核心之一。儒家思想最初也只是指喪葬行業的司儀,后面以此為基礎才慢慢形成了儒家思想體系,以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的思想也逐漸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想。

                古代喪葬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思想,提倡我們應該要遵循孝道,按規矩辦事,面對任何的事情都要以禮相待,以禮服人,這個在當時社會中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東西,但是在現在大同的社會中卻是很需要的事情,古代的喪葬文化傳承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把我們的孝道思想毫無保留地流傳到現在。

                三,喪葬文化發展的原因

                1,歷史中的喪葬文化

                “喪”的意思就是人死了,“葬”的意思就是埋葬,喪葬就是人死后的埋葬方式,死亡是人類一生的終點。在古代,人們很難理解一個人從生到死這一生理現象,從而只覺得這個只是一個靈魂與軀殼分離的過程而已,只有善待他的遺體,他的靈魂才會得到安慰。

              透過《說文解字》看談古代喪葬文化,為何古人如此重視喪葬一事

                

                喪葬的禮儀是從夏商周開始逐漸形成的,古人們在喪葬中延續了亡者生與死的存在的價值,由于唯理主義與禮儀的缺乏,人們更加看重于物質的存在。春秋時期由于儒學的興起,使人們更加重視喪葬儀式,荀子更加認為應該要厚葬死去的親人,厚葬與薄葬后面一直成為了一個的社會問題。

                秦漢時期,中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統一,雖然社會和平穩定,但是巫術開始盛行,人們開始追求長生不老,這不但沒有對喪葬文化產生影響,還給喪葬活動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喪葬文化發展到了高峰期。直到明清時期,喪葬儀式才開始慢慢穩定了下來,也已經有了自己特殊的禮儀與制度。

                2,喪葬文化的體現

                從《說文解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喪葬文化從我們的石器時代已經開始形成,在后面各個朝代中不斷的完善,喪葬文化不但寄托著我們對亡者的思念,還體現了我們中國傳統的宗教文化。

                喪葬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這主導的地位,其中還夾雜著我們傳統的儒學思想,儒學中主要提倡仁政,以孝治國,其中在宋代,這個孝字基本上發展到了極致,孝道理念進入到喪葬的文化中,深深影響到人們對喪葬的一個心理與態度。喪葬文化主要就是體現著一個孝字,孝道理念的深入,是的喪葬文化從一個儀式,變成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從群眾中深入擴散這一理念,讓孝道思想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3,喪葬發展的政治原因

                喪葬文化的發展除了離不開我們的對宗教思想的堅守,也離不開政治上政府對人民的規范,在宋朝,政府甚至還頒布了相關的法律來規定人們必須尊愛老人,不得打罵頂撞老人,要不然是要處以刑罰的。

              透過《說文解字》看談古代喪葬文化,為何古人如此重視喪葬一事

                

                從政治方面強制性的,強迫群眾們尊老愛幼,還特地給孤寡的人們提供了避難所,讓老人們可以安享晚年。孝道文化的推廣,讓孝字深入人心,所以便有了百事孝為先這一說法,孝道,便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以及最首要的一點。

                《說文解字》中通過運用字體來表達了,古人對祭奠儀式與喪葬儀式的重視,讓我們了解了中國文化的與眾不同,我們不但可以在每個邊旁部首上理解這個字體的意義,我們還可以通過我們所認識的字體,了解到當時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等。如《說文解字》“車,輿輪之總名,夏后時奚仲所造?!?/strong>,根據書中所記載我們可以說明,車這種交通工具可能在夏朝已經有了。

                四, 結論

                《說文解字》是中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分辨讀音的字典。它創立了漢族文化的語言學,是中國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墩f文解字》對傳統語言學形成與發展有著巨大的幫助,后世人們所說的文字,古訓,大多都是以此為奠基而出現的。到現在為止,很多古籍,史書,都還是要參考依據《說文解字》來認識解讀。

                我們現在所運用的漢字大多都是從《說文解字》中進化而來的,喜歡用搜索軟件的人可以發現,每當我們在百度上打上一個漢字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字從甲骨文進化到現在的楷書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那么的神奇不可思議,不認真看一下,基本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

                然而當這個字作為名詞與動詞的時候又是表達著不同的含義,就例如這個孝字一樣,當他作為動詞的時候是有祭祀與侍奉父母的意思,但是當他作為名詞的時候卻又孝服,孝道的含義。

                在《說文解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們對生死的一個看法與傳統的喪葬文化,在儒家與道家學派的影響下,喪葬儀式從厚葬轉變成薄葬,逝者不再變成他人的“私欲”與炫耀欲望的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info/644.html

              (0)
              上一篇 2021-11-07
              下一篇 2021-11-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网址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