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
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2014年3月,民政部在北京召開了第四次全國殯葬工作會議,為陵園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傳統上以墓穴式安葬為主要特征的公墓不是殯葬改革的發展方向,只是在一定時期內的過渡方式?!?/p>
這為陵園業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雅景團隊充分認識和感受到:當今社會,先進科技日新月異,新材料、新技術得到推廣,新思維、新理念正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都為陵園設計提供了全新的視野。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墓葬文化源遠流長。根據迄今為止的調查表明,中國最遲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墓葬(山頂洞人下室,中國已知最早墓葬)。不同時代的墓葬制度都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民族文化和地域特點。隨著時代變遷,尤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對于墓葬文化,特別是對墓園設計的審美發生了很大變化,這要求設計團隊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前提下,不僅要結合現代社會的人文理念,更要為陵園持續發展做出科學規劃,設計出富有中國特色、符合市場需求、契合時代精神的陵園作品。
繼承傳統重和諧
繼承發展中國傳統的陵園文化,首先要充分了解中國墓地建設的歷史。秦漢時期,延續了兩千余年的豎穴式土坑墓逐漸演變成橫穴式磚室墓。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葬,則在兩漢磚室墓的基礎上,開始朝著墓室內裝飾的方向發展,畫像磚日益盛行。到了唐宋時期,由于中國木制建筑技術的飛速發展,磚室墓中出現了大量的仿木結構。明代皇陵的形制基本沿襲漢唐以來的舊制,與之最大的區別是墳丘不成方形而成圓形,周圍砌磚墻,稱為寶城。清代,康乾盛世,陵墓的建筑風格更注重地面的建筑與祭奠的宗廟園林相結合。
不論哪朝哪代,中國延續了數千年的墓葬形式,歸根結底就是追求八個字:天人合一,和諧共生。這其中首要的核心理念就是和諧。和諧理念認為,世間萬物在保持其獨特性、多樣性的基礎上可以形成良性互動循環,達到“和而不同”的境界。這是中華文明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共同理念和價值取向。
中華傳統陵園的和諧理念主要體現在對自然和社會的適應上,體現在墓碑、園林、風水等各個方面。這種傳統的和諧理念,是我們雅景團隊從事現代陵園設計可供借鑒的寶貴財富。雅景設計師將和諧理念與現代科技和環保觀念緊密結合,設計出富有文化底蘊和時代精神的陵園。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陵園的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傳播性,使每個陵園設計都具有獨特風格和文化魅力。
適應地域差異性
我國幅員遼闊,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不同的地形地貌對陵園設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陵園作為我們民族追慕先祖、教育后人的所在,就必須扎根于特定地域的具體環境中,受當地經濟、社會、人文等因素的影響,受所在地域的地理氣候條件、地形地貌的制約。陵園的地域性特點,一方面要求陵園適應所在地域自然環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要求陵園體現特定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續性。
在為內蒙古某地規劃陵園時,雅景團隊充分利用當地山脈的自然坡地變化,結合陵園的不同功能需求,采用不同標高的臺地轉換、咬合,使陵園在有限范圍內達到了變化豐富的空間景觀效果。園區內的臺階、廣場、建筑均充分尊重原有扇形地貌,避免了大開大挖,在關鍵節點形成開闊的局面,適應集體祭拜的要求。
追尋文化附加值
陵園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圣地,其設計思想要立足于傳統文化的精髓。雅景團隊通過合理運用雕塑、建筑和空間布局,將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匯聚于陵園之中,使人們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氛圍,從中參悟有益的啟示。
此時,傳統文化的精要最能契合國人的思維。我們可以將宗廟、祠堂、姓氏文化等集中表現在陵園的硬件建設中,將先祖創業的艱辛和無量功德,運用造園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通過吸收傳統習俗、葬禮、祭祀、祈福等文化現象中的有益成果,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達到啟示、教化后人的目的。
緊隨時代倡導綠色理念
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入土為安”——死者必須埋入地下的習俗根深蒂固。古人認為,人類必須依附自然,與自然息息相通。我們常用的漢字“葬”,也形象地說明了這一觀點:人死后埋入土中,下面墊些樹枝,上面蓋些土,種上纖草。
然而,隨著時代進步、經濟快速發展,現代陵園的規劃思路已不能再局限于傳統思維。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設計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陵園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大力推行節地葬法,使用環保材料,逐步減少石材和水泥的使用,減少環境污染。
博采眾長融合性
現代陵園不應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而要營造一種祥和、寧靜的氛圍。陵園公園化的理念在于將陵園做成一個大公園,讓已故的親人安息在一個風景優美、如詩如畫的環境中,是每一個晚輩所希望的。用設計公園的手法來設計陵園,就不能按傳統意義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我們可以用一座座雕塑來詮釋一段歷史和一位名人的一生,也讓更多的后人來此瞻仰,既能豐富文化內涵,又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讓我們的前輩和故人安靜地置身于這樣一個花園中,每逢祭掃之日,后人可踏著和風,迎著煦日,來緬懷他們。
國外的很多知名陵園,如俄羅斯新圣女公墓、德國漢堡奧爾斯多夫陵園等,既是墓地,也是藝術的殿堂;不同的墓碑均雕刻精美、造型迥異,向人們講述著不同的生命散發的鮮活故事。我們的陵園設計規劃既要體現傳統文化,又可與市民旅游休憩、城市綠化等功能結合,成為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北方某地陵園,我們的設計師充分利用亭廊、浮雕景墻及雕塑、廣場,把山地高差變化與自然綠地相結合,創造出莊嚴的景觀空間;將水體景觀帶與墓區設計分離,體現“陰陽分離”的空間層次感,采用規則式和自然式相結合的石砌駁岸,結合當地易成長的植被做綠化,以增強景觀設計的美感。
作者:吳世友?雅景園藝術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來源:?法制晚報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info/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