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公墓建設作為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的重要抓手,既是殯葬改革的重點難點,也是殯葬改革的突破點。加強公益性公墓建設,有利于減輕群眾經濟負擔、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有利于改革殯葬習俗、倡樹文明新風,對整治當前殯葬領域存在的天價墓穴、散埋亂葬等亂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目前情況來看,公益性公墓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上重視程度不高。有的地方把公益性公墓單純作為一項民政業務來抓,沒有從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認識把握,沒有作為關系民生福祉、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惠民實事來辦理,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缺少統籌布局,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打了折扣。二是規劃選址和建設制約因素比較多。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公益性公墓選址既要離開居民區、避開水源地,又不能占用耕地和林地,還要地勢相對平緩、便于群眾祭掃。在城區規劃中符合這些條件又相對集中連片的土地非常困難,即使選出一塊地方,可能也需要調整土地利用規劃。鄉鎮集中建設公益性公墓比較適合于交通便利、易于選址的平原地區,在丘陵或山區本身選址也不太好選,如果距離太遠、交通不便,群眾還是不愿意去。三是資金投入比較大,工作積極性不高。公益性公墓自帶公益屬性,需要投入大量建設資金卻沒有經濟效益。據估算,新建一處50畝左右的公墓,包括土地出讓金、墓穴及附屬設施建設、硬化綠化等費用在內,總投入達上千萬元,這對基層財政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有的地方由于殯葬用地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凸顯,只看到近期投入產出的經濟賬,對節地生態安葬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長遠聯系認識不夠深刻,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工作措施不夠具體有力。四是農村墓地缺乏規范管理維護。大多數農村墓地或集中埋葬點都缺少統一規劃和規范管理,既沒有圍墻也沒有綠化、道路硬化,更談不上專人負責日常維護管理,選址不合理、墓型五花八門、環境臟亂差等現象普遍存在,成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瘡疤”,與鄉風文明的標準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為有效破解這些矛盾困難,加快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結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統籌謀劃布局,著力推動殯葬服務由補缺型向普惠型轉變,確保公墓設施滿足轄區內群眾安葬需求,確?;菝駳浽嵴呗涞綄嵦?、見到實效。
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壓緊壓實公益性公墓建設的領導和工作責任。公益性公墓建設涉及多個部門、多個方面,特別是在土地規劃利用方面,協調解決難度比較大,單靠民政部門牽頭推動力度不夠。市縣應建立由黨委政府主導,民政部門牽頭,自然資源、規劃、環保、財政等有關部門協作,基層單位共同參與的領導工作機制,由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主抓,如有必要應列為“一把手”工程、由黨委書記親自牽頭推動,成立組織領導機構,細化各級各部門各單位任務分工,加強部門之間協作配合,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增強公益性公墓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省級以上應著重加強頂層設計,聯合相關部門在土地利用性質、規劃審批、資金來源等重要方面作出科學謀劃,明確相關部門在這項工作中的職責權限,以利于基層協調推動和落實。
堅持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統籌謀劃部署公益性公墓建設任務。公益性公墓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規劃、壓茬推進、接續實施。堅持把公益性公墓建設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范疇,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保規劃等緊密銜接,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和人口死亡率變化趨勢,科學預計未來安葬需求,合理確定土地利用規模,一次性完成公益性公墓的布局規劃,滿足未來20年至30年使用。規劃完成后,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采取新建或改擴建方式,分批分期完成好墓地建設任務,滿足周期性安葬需求,這樣既能有效緩解短期內資金投入太大的問題,也解決了墓穴建好后長期閑置的問題。省級、市級需研究制定公益性公墓建設獎補激勵方案,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地方給予獎補支持,激發基層工作動力。
堅持因地制宜、惠民便民,切實增強公益性公墓的認可度和利用率。公益性公墓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大好事,但入公墓安葬不能強制推行,如果公墓建成后群眾不買賬、不認可,不僅成效等于零而且還造成資源浪費。各地應正確處理統籌推進與因地制宜的關系,綜合考慮當地發展狀況、民風習俗和地勢條件,本著惠民便民原則,科學謀劃、分類施策、精準推進,探索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不能搞簡單化、“一刀切”。堅持公益屬性,對入公墓安葬的盡量少收費、爭取全免費,出臺相關政策對實行海葬、樹葬、花壇葬等節地生態安葬的、將老墳遷入公墓的等給予獎補。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以正面引導為主,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散埋亂葬專項治理,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鼓勵引導群眾自覺將散埋亂葬墓穴向節地生態公墓遷移或深埋不留墳頭,努力實現新增逝者全部入公墓安葬、老墓穴愿遷盡遷的目標。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媒體等渠道,廣泛宣傳解讀惠民殯葬政策,切實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認可度。
堅持建管并舉、重在管理,不斷提升公益性公墓規范化建設水平。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服務對公益性公墓持續良性運轉至關重要。各地應高度重視抓好公益性公墓管理服務,制定詳細完善的公墓管理維護辦法,用好殯葬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完善管理維護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聘用等途徑配備一定數量的管理服務人員,監管部門定期進行檢查督導,切實提升公墓管理服務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h級公益性公墓由縣級民政部門負責管理,鄉鎮公益性公墓由鄉鎮政府負責管理;農村重點是把集中埋葬點改造成公益性公墓、將公墓納入統一規范管理,由鄉鎮政府負責,采取成立管理機構、委托專業機構管理、村委會或紅白理事會代管等方式,搞好日常管理和維護,公墓數量、位置、占地規模、墳墓數量、管理負責人等基本情況報縣級民政部門備案。
來源:?山東省煙臺市民政局|高貴山、張海濱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info/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