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新設本科專業,畢業月入3萬,99%的人選擇會很猶豫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2 年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增補清單》,現代殯葬管理專業納入今年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增補清單。這意味著,殯葬管理領域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缺失的歷史徹底改變。

              近年來,關于殯葬行業這個冷門領域的話題也漸漸熱了起來。

              前有多家殯葬機構的高薪招聘啟事廣受熱議,讓網友玩笑般地表示 ” 讓我來,我不怕鬼,怕窮 “;后有熱門電影、電視劇紛紛聚焦這個行業的背后故事,讓人們感受到藏在死亡陰影的溫暖。

              殯葬行業,” 晦氣 ” 之下,為何變得 ” 熱門 “?

              缺人的朝陽行業

              教育部的增補清單,正釋放著這樣一個信號——殯葬行業,真的很缺人。

              一直以來,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 紅白喜事 ” 都是人生大事。然而,和婚慶行業、相親行業就業市場的如火如荼相比,殯葬行業可謂是門庭冷落。

              殯葬行業的從業人數不但數量少,且增長緩慢。根據民政部的統計,2021 年,我國殯儀行業服務機構職工 8.7 萬人,同比增速 1.16%,遠遠低于全國殯葬服務機構數量的增速(4.18%)和火化率的增速(3.1%)。

              這個行業新設本科專業,畢業月入3萬,99%的人選擇會很猶豫

              造成這樣的局面,一方面的確源于傳統觀念對殯葬行業存在偏見,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我國殯葬教育辦學層次的影響。

              雖然我國的殯葬教育從起步至今近 30 年,但目前只有 8 所中、高職院校開設殯葬類專業,尚無學校在本科層次設立殯葬專業。

              然而,殯葬行業在我國,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朝陽行業!

              之所以稱之為朝陽行業,首先是因為日益增長的需求量。老齡化、死亡率和火化率是影響需求量的決定因素。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 2021 年底,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 2.67 億,占總人口的 18.9%。2035 年左右,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 4 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 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另一方面,我國的死亡人口在近年來也不斷增加。

              這個行業新設本科專業,畢業月入3萬,99%的人選擇會很猶豫

              在火化率方面,由于我國自 1956 年以來就一直提倡殯葬改革,希望以火葬等新型下葬方式來替代傳統的土葬,以達到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的目的。

              2014 年以后,我國的火化率一路不斷攀升,到了 2021 年,火化率將近達到了 60%。

              這個行業新設本科專業,畢業月入3萬,99%的人選擇會很猶豫

              火化率的提升與我國城鎮化進城加快有著很大關系。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以達到 63.89%,而根據 ” 十四五 ” 規劃,要將我國的城鎮化率提高到 65%,這必將提高火化率水平。

              除了需求量龐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喪葬行業的支出也不斷增加。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測算,2013 年以來,中國每具遺體平均喪葬價格也在逐年攀升,2020 年達到了 26378 元 / 具。

              而在另一份報告—— 2020 年英國的人壽保險機構 SunLife 一份全球喪葬費用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喪葬費用約為 37375 元,約占年平均工資的 45.4%,排在全球第二。

              雖然具體金額在統計上有所出入,但都足以證明——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在喪葬上花費的金額也逐步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計算,2020 年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約為 2638 億元。

              而按每年死亡人數 1000 萬計算,假設年均消費支出增長 8%,至 2026 年人均殯葬價格將提升至 4.1 萬元,則2026 年我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4114 億元!

              暴利行業

              實際上,在需求如此之大,價格高昂的殯葬行業背后,隱藏著的,是行業的暴利。

              相信每到清明節,都會聽到這樣的新聞:進價 450 元的骨灰盒賣到一萬,進價 1580 元的棺木標價 18000,一次遺體 spa 沐浴要 8000,尸體停放兩天收一萬 ……

              難怪網友直呼:” 死不起 ” 了!

              到底是什么導致了如此 ” 離譜 ” 的市場價格?

              根據分類,殯葬服務中可細分成墓地服務、殯儀服務、遺體處理和其他產品銷售和服務。其中,殯葬服務占比最重的為墓地服務,占比 57.84%,而墓地服務和殯儀服務復合增速最快,分別為 17.90% 和 16.90%。

              這個行業新設本科專業,畢業月入3萬,99%的人選擇會很猶豫

              遺體處理業務目前只能由政府機構提供服務,且價格受到嚴格管制。

              而在墓地服務業務方面,私營企業參與程度較高,擁有自主定價能力,市場化程度較高,行業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也因此得到了資本的積極參與。

              恰恰也是這貢獻了高額的利潤率。

              據 ” 殯葬第一股 ” 福壽園發布的 2021 年財報,毛利率 84.09%。要知道,財大氣粗的行業房地產龍頭萬科,同年毛利率不過 21.8%。

              相對于令人咂舌的房價,” 墓價 ” 可能會讓你驚掉下巴。去年,福壽園的每座墓地差不多 1 平米的面積,均價賣出了 11.08 萬。

              而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土地資源緊張,這必將墓地價格的上漲。有些地方每平方米的墓地價格已直逼房價,數萬元、數十萬元的墓穴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數百萬元的墓地。

              縱覽全國,多數城市墓地價格就超過了每平米 1 萬元。一線城市更是 ” 惜土如金 “,最高價直達 30 萬。

              行業集中度低是導致市場定價混亂的另一個原因。

              從整體上來講,目前殯葬服務多為區域性業務,市場份額高度分散,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據統計,前五市場份額僅占殯葬服務業的 3.2%,而其中排名第一的福壽園市占率也僅 1.5% 左右,其行業分散程度可見一斑。

              這也就導致了市場上私營企業具有較高的定價權,流程繁瑣、供應商散亂、價格不透明、服務體驗不佳等問題長期難以解決。根據統計,在殯儀板塊,99.9% 的市場由國營控制,火化的牌照極其稀缺,而行業龍頭福壽園獲得了 10 多間殯儀設施,按規模是中國最大的殯葬服務提供商。

              這使其殯儀服務業務貢獻了公司暴利的一半利潤。

              近年來,我國殯葬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長,據企查貓數據顯示,2018 年企業注冊量首次突破 1.0 萬家,同比增長 42.4%,2019 年企業注冊量為 1.3 萬家。2020 年全年新注冊量已達 1.4 萬家,同比增長 8.7%。

              這意味著在眾多企業被暴利吸引,參與到這條火熱賽道的同時,市場也要加強監管,保證行業的規范化。

              ” 互聯網 +” 殯葬

              教育部增設殯葬專業為本科,不僅僅是殯葬業單純的缺少從業者,還缺少高精尖人才。

              殯葬互聯網一站式平臺 ” 一空網 ”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雷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稱,在殯葬行業從業人員中,月入兩三萬人民幣甚至更高者實際上是真實存在的,但絕不是 ” 抗尸人 ” 這些工種,而是能夠總體操辦殯葬禮儀活動的 ” 白事管家 “。

              ” 白事管家 ” 主要能力體現在對整個殯葬活動以及殯葬行業有著深入了解,對全流程非常熟悉,尤其是在和家屬溝通方面。

              而 ” 互聯網 +” 殯葬算是殯葬行業近幾年來的新動向。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的第一個清明節,各地政府陸續出臺網上綠色 ” 云祭祀 ” 政策。隨著提倡網上祭祀和代客祭祀。交通壓力和人力資源壓力都得到了緩解。

              根據民政部清明節祭掃工作辦公室對全國各地 18925 個開放的殯葬服務機構數據統計,2022 年清明節共計接待祭掃群眾 583 萬人次,疏導車輛約 123 萬臺次,參與服務保障的工作人員 32 萬人,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了 69.8%、62.5%、12.5%。

              而全國共有 2304 個網絡祭掃平臺,網絡祭掃群眾 695 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275.7%,網絡祭掃被群眾接受程度越來越高。

              在這樣的熱潮下,催生了另一種新的祭祀方式——代客祭祀和祭掃,也出現了私人祭掃的有償服務,甚至市場上出現了科技殯葬的概念,比如綜合殯葬服務的 O2O 服務平臺彼岸、安白事、愛佑匯等。

              然而,” 互聯網 +” 殯葬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如十年前就紅極一時的 ” 生命回憶錄 “,通過個人信息數據化的建立,在逝者生前便可對個人數據進行分析,加上 5G 通訊的加成,通過網絡人工智能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制作出獨一無二的 ” 生命回憶錄 “。然而,即使在科技日益成熟的今天,仍沒有人能將這項業務做得好。

              2017 年,上線近 4 年,曾試圖打破傳統殯葬業的 ” 互聯網 +” 殯葬平臺 ” 彼岸 ” 因成本高、收益差關張,倒在了 A 輪融資之前。而其他不少追隨者以相近的愿景投身行互聯網殯葬業,也大多面臨相似的結局。

              殯葬行業的高毛利足以給 ” 破局者 ” 生存空間,而線上業務難有突破被認為是多數 ” 陣亡者 ” 的死因,受制于風俗及傳統獲客渠道尚難取代等因素,殯葬行業互聯網化尚且遙遠。

              歸根結底,真正要做這些互聯網平臺,非常關鍵一點就是如何能把線下的服務控制好、監管好,需要的是整個殯葬行業行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而如今,元宇宙也開始涉足殯葬行業。

              中國殯葬業巨頭福壽園開發的 ” 福壽云 ” 這一 ” 云祭掃 ” 產品,紀念吳孟超院士的國內首個以人文紀念為主題的數字互動紀念館開館,都是殯葬行業進行創新的重要形式。

              只是,如何走得遠,才是從業者該思考的重要方向。

              前瞻經濟學人 APP ? 產業觀察組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info/161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上一篇 2022-12-31 11:41
              下一篇 2022-12-31 11:4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网址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