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賺錢的殯葬業,都被中國人承包了

              請聽題:東京一共有幾家火葬場?

              答:原本一共有9家,其中有6家都隸屬于“東京博善株式會社”。

              而這家1887年創建的百年企業,在包攬了東京市民70%火葬服務之余,還承接了附近幾個縣市的火葬業務。

              這么一個東京火葬場里的壟斷者,在今年夏天被中國企業注資收購。

              也就是說,東京素人(“素人”在日語里是“普通人”的意思)10個里差不多有5個,身后事要任憑中國人處置。

              日本殯葬,中國制造

              日本人極為重視儀式感,尤其是對于生老病死、婚喪嫁娶一類的人生大事件——平均每個葬禮的最低開銷也要150萬日元打底(約合人民幣8萬元)。

              日本一億三千萬人口的基數,加之經濟極度發達,也就意味著光葬禮這一相關產業,就蘊含數額多達幾千萬億的市場規模。

              極有生意頭腦的中國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商機。

              曾被譽為“宇宙中心”的曹縣,第一次爆紅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人發現,這個山東的小縣城出口了全日本消費量90%以上的棺材。沒錯,就是那個“寧要曹縣一張床,不要上海一套房”的曹縣。雖然最早是因為本土主播那句“山東菏澤曹縣牛皮666,我的寶貝”而火,但一些具體產業的興旺卻實實在在。

              日本喪葬習俗中,要將逝者遺體與棺材一同火葬。所以對棺材的材質不要求千年不腐,反而是皮薄好燒。

              因此,輕巧易燃還好入手的泡桐木一直是日本棺材取材的首選。

              但是在日本,一口泡桐制成的棺材,價格最低也要一兩百萬日元。

              在曹縣,水土格外適合泡桐生長,種植面積高達112萬畝,數量多達300多萬棵的泡桐樹,不僅產量高,而且生長速度極快。

              正所謂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20世紀80年代起,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曹縣,就開啟了泡桐木家具和工藝品加工這條路。

              取之不盡的原材料,加上祖傳的木工手藝,讓曹縣泡桐加工業的美名很快就傳到了海那邊。

              更重要的是,在曹縣木工匠人的手里,一副上好的泡桐棺材最多兩三天就能完美交付,連工帶料的成本也用不了幾萬日元,這種次元壓制,把日本同行卷得哭爹喊娘。 和日本產泡桐棺材相比,動輒幾十上百倍的差價,瞬間征服了日本殯葬業的中間商。

              短短幾年時間里,曹縣就憑借著這“一招鮮”,吃遍了東洋棺槨產業的天。

              而在如今的曹縣,單是從事泡桐棺材出口的企業就有2000多家,從業人員多達幾千人。

              以日本每年去世人口140萬、曹縣市場占有率約90%這個數字推算,一口價格在2000元左右的泡桐棺材,每年就能給曹縣帶來超過幾十億人民幣的收入。

              有這么大一筆外匯進賬,也難怪曹縣的老板們底氣格外足。

              2019年那會兒,還有一位曹縣棺材鋪的老板,以八家網店為嫁妝在網絡上給女兒海選贅婿。

              入選條件也非常簡單——沒房沒車沒彩禮不要緊,日語和跨境電商必須拿得起,以便日后繼承岳父這份價值上千萬的大買賣。

              同樣是曹縣,疫情前被老板“公派”來日本學習技術和殯葬文化的員工不下幾十人。

              在前幾年曹縣棺材產業的社招現場,應聘條件也卷到了“可以不會豫東話,但日語必須過N1”的地步。

              從曹縣棺二代的繼承者們身上,精明的中國人也嗅到了日本殯葬市場中的巨大商機。

              因為門檻低,投資少,很多在日中國留學生,從自身學習的專業里華麗轉身到了日本殯葬業。

              這些中國合伙人們創業開辦的白事一條龍服務,以敬業態度和低廉的收費在日本扎下腳跟并大受好評。

              疫情開始后,日本高齡病患者去世率的井噴,也讓一些頭腦靈活的中國老板,產生了將民宿改建為靈堂的想法。

              這種主動變換賽道的態度,不僅幫助一些不動產老板順利度過了淡季,還順應市場的節奏從而大賺了一筆。

              除此之外,惠安產的墓碑,連云港的念珠,東陽產的佛龕和牌位等等………疫情期間,因為惠安墓碑無法運達,日本殯葬業甚至曾經求助上電視求助。

              形態各異的中國產殯葬產品,完完整整包攬了日本人的往生路。

              從這個角度來看,說一句“中國人拿捏住了日本人的身后事”,也算不上輕言誑語了吧。

               既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日本殯葬業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密碼,那為什么占據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日本人不去挖掘,心甘情愿把這個賺錢的機會拱手相讓呢?

              背后的奧秘,還要從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和低欲望化說起。

              無人繼承的殯葬蛋糕

              每四個人里就有一個70歲+老人的日本,是當今全球最嚴重的老齡化國家。

               一騎絕塵的日本老齡化

              這些經歷過戰后日本經濟飛速發展和90年代泡沫經濟破碎期的老年人們,從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光榮退休后,就被手里的存款積蓄分為先富后老和未富先老兩部分人群。

              前者手里拿著大筆養老金無處可花,后者滿頭白發還需要繼續工作勉強糊口。

              無論是掙扎在貧困線邊緣的老人,還是追星旅游買買買的老人,他們的身后事,都是一大筆為數不少的開銷。

              有道是再窮不能窮葬禮,為了一個人生的最終歸宿,多花點錢買個排場和高興也無可厚非。

              可這塊巨大的殯葬蛋糕,卻沒有吸引來日本本土年輕人的興趣。

              日本社會里和老齡化相對應的是日本的年輕人的低欲望化現象。

              現在正當年的一批日本年輕人,大多都是泡沫經濟時代后出生,被社會稱為寬松世代的平成廢柴。

              他們沒有經歷過日本富貴云煙眼前過的奢靡,就在泡沫破碎的聲音里迎來了就業冰河期。

              而日本企業內部,至今仍然被根深蒂固的“年功序列工資制”所掌控。

              具體意思是,員工的薪水會根據工齡長短逐年增加——只要你順利入職,沒有嚴重違反企業規章制度,哪怕順水摸魚也有可能在工作崗位上混到退休。

              這種從一而終的養老式工作制度,導致日本平成一代的年輕人,更愿意選擇在老一輩大型企業里混日子。

              加上他們的出生和成長階段,高速發展的日本制造和日本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加蓋了made in Japan就是又貴又好的印象。

              也讓這些平成世代眼高手低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寧可在日本服務業里打零工或者家里蹲,也不愿意輕易嘗試去福利待遇優越的外企碰運氣。

              《不求上進的玉子》

              既然打工是不可能去外企打工的,那創業就是天方夜譚。

              在日本,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會出去兼職打工,自己賺取學費和零花錢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但成年后考慮創業時,卻變得畏手畏腳。

               主要還是錢鬧的!《對不起青春》

              雖然日本老年人手里握著大量現金,但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參照西方那套成年后經濟獨立,各自為政的理念。

              這也就意味著,即便你有什么創業新項目,想要從長輩那里獲取一筆啟動資金,無益于火中取栗。

              靠自己打零工存錢開事務所,怕是要存到退休。沒錢還做什么創業的春秋大夢。

              《非自然死亡》

              對于日本政府而言,在老齡化和低欲望化的雙重夾擊下,空出來的諸多行業和崗位,就需要不斷吸引海外創業和勞務者來參與。

              從引進大批護理研修生,到補貼海外養老機構來日投資等。只要和老年人相關的產業全都潛力無限。

              在這些行業里,技術壁壘低,回本最快就是誰都躲不開的殯葬業。

              尤其是疫情發生后,源源不斷產生的訂單需要,加快了中國人接管了日本殯葬業的腳步,也增加了無數與之相關的新崗位。

              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經濟停滯了30多年,但這并不妨礙某些特定產業的崛起。隨著日本老齡化社會全面到來,未來一億三千萬人的身后事,仍然是一片廣闊無垠的藍海。

              與其琢磨什么地鐵口賣烤腸之類不可持續的小買賣,還不如現在就投身一場浩大的國際主義事業。

              卷起袖子,咱馬上去日本干殯葬!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info/1403.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上一篇 2022-11-16 21:03
              下一篇 2022-11-16 21:05

              相關推薦

              • 買墓地≠買房,殯葬業的隱秘角落

                古有同床異夢,今有同灣異夢。 在深圳羅湖和香港沙嶺間,只隔著一條30米寬的深圳河,但在河的兩岸卻上演著風格迥異的人間悲歡。 河的北岸是深圳市羅湖區的繁華中心商業區,有學校、商場、酒…

                資訊 2021-11-02
                00310
              • 現代殯葬業,讓我們失去了面對自身死亡的機會

                原標題:現代殯葬業,讓我們失去了面對自身死亡的機會 美國殯葬師凱特琳·道蒂在《好好告別》中講述了自己在火葬場工作的經歷與思考。她認為,我們的社會“結構性地否認死亡”,現代殯葬業讓我…

                資訊 2021-11-10
                00637
              • 找工作很難?殯葬業95后大二就被搶完

                時代周報記者 劉星志 穆瑀宸 北京報道 寒衣節的到來,對于北方大部分地區來說,也意味著秋冬寒潮的正式降臨。這樣的寒潮,卻給殯葬行業帶來“旺季”。 2021年11月4日的上午,八寶山…

                資訊 2021-11-05
                00353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网址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