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莒南縣把殯葬改革作為服務民生的惠民工程、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工程、推動鄉村振興的文明工程、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工程,積極探索深化殯葬改革。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推動全縣公益性公墓全覆蓋
莒南縣在公墓建設之初就定下“一個公墓、一處公園、一片園林”的工作目標。在組織領導上,縣委、縣政府把公益性公墓建設融入鄉村振興整體布局,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在規劃選址上,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綜合考慮自然環境、地形地貌、交通條件、傳統習俗等因素,最大限度贏得群眾認可。在配套建設上,堅持節地綠色生態理念,按照景觀化、園林化的標準,打造花坪、草坪、疏林景觀等與當地人文相互映襯、錯落有致的墓園環境,做到節地生態,見樹不見墓。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公益性公墓92處,實現公益性公墓建設全覆蓋。
堅持標準化工作模式
建立公益性公墓管理使用長效機制
管理體系完備化。莒南縣成立殯葬改革領導小組,鎮(街)成立公墓管理辦公室,村(居)成立紅白理事會;建立務實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職責清晰的責任分工體系;鎮(街)公墓管理辦公室配備2—5名專職工作人員,村(居)成立殯葬服務隊,配合村干部、紅白理事會為群眾提供“白事”服務;縣每年拿出1000萬元預算資金確保有人干事、有錢辦事;為進一步強化督導考核,層層簽訂責任書,把殯葬改革列入鄉村振興和文明建設的考核內容。
管理方式信息化。開發和完善公益性公墓管理信息系統,從殯儀館火化登記起至入公益性公墓安葬實施全程信息化管理。群眾去世后,由村級紅白理事會聯系鎮(街)公墓管理辦公室統一派車,家屬在殯儀館辦理火化手續時就在信息系統上建立逝者檔案,信息系統根據公墓信息自動分配安葬墓區。為進一步加強對公墓和殯儀車輛監管,鎮(街)建立公益性公墓可視化監控平臺,在殯儀車上安裝監控和GPS定位系統。
管理服務規范化。莒南縣出臺《公益性公墓“建管用”實施辦法》《公墓管理員考核辦法(試行)》,對喪事辦理和紅白理事會職責做出明確規定;制定《喪事簡辦指導意見》《紅白理事會章程》《紅白理事會工作職責》《殯葬服務流程》《移風易俗喪事簡辦雙向承諾書》《公益性公墓安葬墓位使用協議書》等,使群眾治喪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堅持踐行群眾路線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服務供給零收費。2018年起,莒南縣免除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安葬等6項殯葬服務費用。2020年8月以來,進一步免除遺體包裹袋、防塵墊、遺物焚燒、接運消毒等5項殯葬服務費用,實現基本殯葬服務零收費。
流程再造零障礙。對殯葬服務流程進行重新梳理,實施殯葬服務流程再造,對死亡證明、遺體接運、火化、追思會、落葬等環節進行再完善、再細化??h民政與公安、衛健等部門聯合下發文件,明確死亡證明辦理機構、辦理條件。鎮(街)公墓管理辦公室第一時間派出殯儀車接送遺體和骨灰,村(居)紅白理事會人員及時為喪屬提供殯改政策解讀、規范服務等,讓喪屬手續辦理零跑腿、喪事辦理零障礙。
暖心服務零距離。嚴格執行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各服務窗口接待辦事群眾做到“一張笑臉,一把椅子,一片誠心,一句暖話”,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意識,讓喪屬感受到溫暖和貼心。
原創文章,作者:zang123,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igbadfatmoon.com/cemetery/805.html